英國政府擬大幅改革A-Level課程 科技社會年代數學教育更顯重要
最近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進一步討論計劃大幅改革本國高考A-Level資格考試,將英語和數學兩科設置為十八歲以下學生的必修課,引發爭議。此舉意味着學生在十六歲後的教育課程將發生大變革,可能需要學習更多的科目。
我讀到這則新聞並思考背後的隱藏意義,首先拋開這可能是即將到來的英國大選保守黨政客背後的一個政治目的,甚至這個改革未能短期內實現,對我來說,它提出了數學能力在已來到的科技社會和大數據時代中重要性的想法。
英國A-Level考試課程分為兩年,學生一般從十六歲開始學習。該考試沒有必修課,設有數十門不同課程,考生第一年選修四至五門並參加考試,翌年因應首年成績調整,最後考三至四科,並取得三科及格,即可申請英國大學。根據新的A-Level改革計劃,其中一個方案為參考歐洲大陸的教育系統,要求十六歲以上學生學習更多科目。據悉,辛偉誠有意把修讀英文及數學的必修課程,上升至十八。此前,辛偉誠表示,英國所有學生在十八歲之前都應該學習某種形式的數學,更批評了「數學不好沒關係」的文化觀念。首相府表示,此舉將使英國教育與大多數發達國家保持一致,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法國、德國和日本,這些國家要求學生在十八歲之前必須學習英語和數學。
數學教育訓練學生解決問題和發展批判性思維——這是當今技術驅動的這一代人兩項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然而,數學教育對社會的意義遠大於學術界或學校的學習,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知識。數學基礎對於理解現實世界經濟問題的複雜性是不可或缺的,使用數學數據,可以識別潛在模式並更準確地預測未來趨勢。如果沒有數學,我們今天所知的世界就不可能存在,更何況現在是大數據時代。
確實,英國在驅動數碼經濟方面相對落後,我相信這就是政府大力倡導推動年輕人的數學教育,以訓練他們對下一個經濟體至關重要的技能,否則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年輕人面臨數碼新經濟比較,較缺乏競爭力,特別是與擅長數學的中國和印度的亞洲年輕人競爭。
世界不僅正邁入科技、虛擬世界、大數據、人工智慧時代,這是我們下一代生活的社會常態,香港也被定位為連結大灣區的科技中心。下一代的工作場所將需要邏輯思考能力和技術素養。這就是學習數學作為邏輯思考、數據素養和問題解決的根本重要性支柱。
面對快速變遷的世界,家庭教育扮演的角色將更為吃重。雖然學校教育的內容更豐富扎實,但建議父母不要全然仰賴學校教育。建議,父母要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依據孩子們的個別特質,跨領域、跨文化,積極且有紀律的培養多元能力,讓孩子為未來做好準備。
如果孩子的學校沒有教他們外語、電腦程式設計,或數學教材的挑戰性不足,現今網路上有着豐富的免費教學資源,為人父母者要讓孩子利用這些網路資源來學習。當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吸引他們時,孩子們便會學得最好。
從小在英國寄宿中學開始,在英國倫敦生活了15年,對當地生活和地區非常熟悉。陳博士就讀優質海外學府,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英皇學院科學學士、帝國學院大學科學碩士,布里斯託大學教育行政管理和政策研究博士。她對本地和海外升學出路瞭如指掌,廣受家長和留學生歡迎。